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自动变压器电压调整原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自动变压器电压调整原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变压器反射电压推导?
反激电源的反射电压(原边感应电压)

在反激电源设计时,反射电压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常用Vor标识。也有资料表述为原边感应电压,常用Vs标识。初学者常常搞不清楚其中的关系。
反射派解释说,反射电压就是MOS关断的时候,输出电压通过变压器的匝比耦合到原边的电压。他们的依据,就是反射电压与输出电压,存在数值上的直接关系。
感应派解释说,原边感应电压就是MOS关断的时候,由于原边存储能量的存在,而感应出的电压。他们的依据,就是原边电流的突然消失,通过楞次定律会产生一个补偿电压。
这种分析,都有几分道理,但都如盲人摸象。最根本的问题,是没有找到能量之源。
原边感应电压和反射电压是一个意思的两种表述。一般称为反射电压。原边感应电压,是从该电压的产生角度描述的。反射电压,是从该电压与副边电压的数值关系描述的。
反射电压VOR的实质是这样的。
开关管导通时,加在初级电压为Vdc,根据流过初级电流线性增长。由法拉第定律可知磁通线性增长,初级也产生了线性增长的电流I,来使励磁磁动势F=NI激励出不断增长的磁通。当开关管断开时,变压器磁通不变,由于初级绕组电流为0,所以次级将会导通并产生F=NI的励磁磁动势来维持磁通不变的趋势。次级产生的电流通过滤波电容产生电压,这时由法拉第定律可知,磁通将线性变小。
因为关断的一瞬间,变压器磁芯上的能量达到最大值,接下来磁通量会减小,在这一时刻各个绕组都会从减小的磁场上得到电动势,E=NdΦ/dt,
初级自然得到的是Vor=NpdΦ/dt,次级得到的是NsdΦ/dt=Vo+1,
联立两式可得Vor=Np/Ns(Vo+1)=n(Vo+1)
虽然从计算上Vor是与Vo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实际上能量来自于磁场,而不是来自于次级。
也就是说,原边的反射电压,和副边的输出电压,共同来自存储于磁场的磁动势。
原边:Vor=NpdΦ/dt
副边:Vo+1=NsdΦ/dt
通过联立公式,可以得出 Vor=Np/Ns*(Vo+1)=n(Vo+1)
变压器原理公式?
变压器公式是指变压器工作原理的数学表达式,它起源于古老的物理原理——电磁耦合。变压器公式表示着变压器把高压交流电转换成低压交流电的物理过程。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是将高压的交流电磁能转换成低压的交流电磁能,而变压器公式就是用来表示这种能量转换的数学表达式。变压器公式的基本形式是:N1/N2=V1/V2,其中N1、N2是变压器的两个线圈的匝数,V1、V2分别是两个线圈的交流电压。由变压器公式可以看出,变压器的输出电压(V2)与输入电压(V1)成比例关系,这个比例取决于两个线圈的匝数比(N1/N2)。
自耦变压器是怎样调节电压的?
看到那种小的接触式调压器就知道了,输入电压一定,用电刷在线圈表面滑动输出电压就发生变化了,也就是电压比发生了变化。
由于一次电压波动造成二次输出电压不稳定用有载调压自耦变压器来平衡安匝,从而使输出电压不变。变压器是如何进行变压的呢?
变压器工作原理是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变压器有两组线圈。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次级线圈在初级线圈外边。当初级线圈通上交流电时,变压器铁芯产生交变磁场,次级线圈就产生感应电动势。变压器的线圈的匝数比等于电压比。例如:初级线圈是1000匝,次级线圈是200匝,初级通上220V交流电,次级电压就是50V、如果次级比初级匝数多则是升压变压器,可将低电压升为高电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自动变压器电压调整原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自动变压器电压调整原理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